当代艺术文献个案之二: “我们谈谈钱–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

  • 2011.07.03-2011.09.08
    香格纳桃浦展库,上海,中国

    自“62761232快递展:一个当代艺术事件的文献个案”之后,香格纳桃浦展库继而推出“当代艺术文献个案之二: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传真展”早于“快递展”8年之久,其参与人员、展出作品以及所处语境均大不相同。然而这两个展览本身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从概念上看,无论是“传真”还是“快递”都是一种邮寄方式,是人类文明中信息传达的不同解决方案,因而其两者均可以说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艺术与信息媒介的关系;从形式上看,它们都是以展览概念为重,作品以小尺度、低成本见长;而从参与人员来看,其辐射面均相当广泛,“传真展”一共收到来自17个国家百位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学生们的传真艺术作品。而快递展除了42位艺术家的作品参与外,15名运送展览并表演、展示作品的快递员,甚至连叫艺术外卖的观众都是展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传真展”的文献研究,紧随“快递展”文献个案之后,无论于研究者或观众,自然会生成一个有意思的比较关系。

    1996年,当加拿大策划人卜汉可与施勇、丁乙、周铁海等上海艺术家们一起讨论做个展览时,传真这一媒体作为展览主线的形式很快被众人所接受,因为这也是当时最不花钱又最具全球性的通讯媒体。自从传真机于1970年左右诞生之后,曾于80年代开始遍布世界各地;同时,传真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创作媒介。“我们谈谈钱——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1996”正是在全球化经济时代,这一通讯媒体最为盛行之际的产物。与此相悖的是,虽然整个展览不怎么花钱,但主题却是“我们谈谈钱”。当然,钱的问题在这个经济社会中,永远是被津津乐道的。于是,卜汉可在加拿大通过温哥华西方前沿艺术中心向全球发出了征集传真艺术的邀请。从3月1日开始,世界各地和国内的艺术家们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将其作品传送至丁乙与周铁海家中的传真机上(这也是当时上海艺术家家中仅有的两台),艺术家们再将每天收到的传真件一份份地贴在华山美校地下展厅。展览对外开放是从3月15日开始,直至25日结束时,展厅里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关于阐述货币概念、金钱与政治关系的图像与文字。

    1996年之后,国际个人电脑与互联网技术的热潮很快席卷到中国,并替代了传真技术在通讯上的应用。上海这一国内首届传真艺术展由此成为迄今国内唯一的传真艺术展。15年的光阴令这些传真艺术作品的热敏纸原件已日渐褪淡,几近消失。故此,扫描、保留、阅读及整理这些图像,则成为一场拯救即将失落的艺术记忆之行动。我们的工作将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试图还原当时收到的所有传真件以及展览相关的文献,包括海报、现场照片、征集信、报道以及目录手稿等;第二步,我们将于9月初推出部分艺术家保留下来的作品原稿(即用来发送传真的原稿)以及与部分相关策划人与艺术家的访谈与调查。

    事实上,在过往史料的追寻中,我们发现,永无可能去重现历史的真相。忘却或丢失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而有限的文献搜集、记录和保存,并非只是为了勾勒出一个并不太完美的轮廓,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这是一段有趣旅程的开启。

公众号名称:徐震 XuZhen